今天下午是高二开学的日子。
我很明白,如果我这一次不成功,那么就再也不会与 OI 有任何交集。
离开始学习 OI 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但是我很清楚我的水平并不像是一个认真学习过 OI 的选手的水平。CF 上蓝名,AT 上青名,这都不像是一个认真学习了三年 OI 的选手的正常水平。
初中的时候,天真的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实力,结果却是连格雷码都写不出来,更不要提括号树和做饭了。
高一的时候,认为自己在弱省能随便拿到一等,结果却是 CSP 被大模拟虐飞,甚至体验到最后一眼看出 T2 正解却没时间写的悲哀。NOIp 更是被拓扑排序板子和压根没学过的字符串干趴。
我明白自己的智商并不高,甚至比较平庸。物理课上同种电荷的等势面比大小,我比我们班大部分同学反应的都慢。数学题只要把原题换个样子,我就有可能做不出。
没有像 cls 那样的勤奋,没有像 jly 那样的天赋,没有像 dmy 那样的条件,没有像同省的 wsl 和 sf 那样出省培训过。我能做到的,不过是对着 OJ 上一道又一道题目瞎做,在 CF 和 AT 上勉强维持住 rating 不往下掉。
身为即将退役的高二选手,无论是洛谷群还是 LOJ 群里都有无数把我单调队列的人。初二 CF 黄名红名到处都是,不得不为自己的弱小而感到悲哀。
我只是占大多数的弱省弱校中的学生之一罢了。以我们学校为例,我敢说百分之百的 OIer 不知道什么是 ZR,不知道什么是多校,也不知道 CF 上的名字除了灰色和绿色之外,也有红色与黑色。
我想这并不是他们的错吧。我身边比我聪明的人数不胜数,却都整日沉迷于《高考必刷题》和《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某位老师曾经亲口问我:“我听说你们只有拿金牌才能保送,你能拿到吗?”
与我一级的 OIer,没有一个是愿意做题的。我也很能理解他们,毕竟在这所学校中,从没有出过竞赛保送的学生。平时作业很多,再加上学校其他活动的压力,能有时间来机房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在假期中,周末里打开电脑颓废也是很好的选择。我平时对摸鱼的现象说话不是很友善,但是我的内心不会对任何一位在弱省弱校学习竞赛的同学产生鄙视的感情。
问题来了,我所见到的强省强校的学生,也大多都是所谓的 Gamer,从名字叫“可爱 OIer 音游萌新交流群”的 QQ 群就不难看出。Arcaea 双星,Phigros pts 15+,我想他们花费在游戏上的时间,也并不少吧。
曾经在网上见过很多篇关于强省强校的文章:当学生的水平高于 NOIp 提高组时,教练的教学作用就愈发微弱了,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处理 OI 外的事情。NOI 前的停课,平日的心理辅导和监督,这些事情会成为教练的主要工作。至于正常的教学工作,则由上一届的学长负责。
弱省弱校何来学长一说。我们学习新科技的方法,无非是在网上搜着一篇又一篇正确性未知的博客,对着 OI-wiki 上的内容硬啃,在放学路上苦苦思索却无人能道出关键的一点,最终落个一知半解的下场(现身说法:sos dp)。
有人说我们没有学会利用网上的资源,我是不完全赞同的。lxl 的数据结构 PPT,cdqz 和 zhzx 的高质量模拟赛,这些都是网上找不到的东西。QQ 群里问一些问题,得到的是无视或者无意义的回复。还有人说加入 EI 粉丝群和 UOJ 群,前者是邀请制,后者已经满员很长时间了。
假期跟 hookan 简单说了几句话,在知道我没有经历过任何形式的线下校外培训后,表示我如果想成功是很困难的。我当然也很明白这一点,所以随口说自己是图一乐就糊弄过去了。
在我看来,弱省弱校是不可能改变的。就算有一人拿到了 NOI Au,大家也只会远远的瞻仰他,而不会试图模仿。老师们固然会表扬,但是依然会劝阻同学专注竞赛。于是乎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仔细想来对其中的人也并不坏。不知道竞赛为何物,专心高考,最后上个不错的 985,才知道有一撮人没有参加高考。不知道弱省弱校的事实,也就不会有试图改变却无果的痛苦。
我一直认为,我做的事情不是错误的。即使最后没有任何成效,我也坚守了自己的内心。假期语文作业让阅读《堂吉诃德》,或许我也在潜意识的追随着驽马上的骑士吧。
知乎上有人说,理想主义者并不是不懂别人口中的现实,他们只是不信,事情只能是现在这个样子。也有人说,理想主义者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那我宁愿做一名理想主义者,为了一丝渺茫的希望奋斗。
外面一直下着小雨,透过纱窗能些微嗅到放线菌的气味,看着小区里的灯一盏盏熄灭,只剩下几许路灯孤独地与月亮共同放出微弱的光线。偶尔有汽车穿过小区中的水洼,伴随着水迸溅的声音。
还有我一个人,在屏幕前写下这些文字。
离 NOIp2021 还有 66 天。希望跟我同样在弱省弱校的 OIer,++rp。